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行业资讯
维修专家
各行各业
制冰机|Ice Machime
冷饮机|Drink Dispenser
雪融机|Slush Machine
冰淇淋机|Ice Cream Maker
绵绵冰机|Snowflake machine
绿豆沙冰机|Batch Freezer
可乐机|Coke machine
管冰机|Ice maker
沙冰机|Ice Drink Blender
榨汁机|Juice Extractors
奶昔机|Drink Mixer
封口机|Sealing machine
果糖机|Fructose Machine
搅拌机|Blender
萃茶机|Teapresso Machine
煮茶机Tea machine
蒸汽机|Steam Water Machine
开水器|Water Boilers
奶茶桶|Iced Tea Barrels
刨冰机|Ice Crusher
豆浆机|soymilkgrinder
摇摇机|Shaking Machine
甜度计|Saccharimeter
冰淇淋勺|Ice Cream scoop
冰淇淋勺清洗套装
暴风雪机|Crazy mixer
开罐器Can Opener
微波炉|microwave oven
华夫炉|WaffleBaker
可丽饼机|Crepe Machine
三明治机|Sandwich Maker
多士炉|Toaster
暖酒机Wine Warmer
慢煮机Softcooker
电炸炉|Fryer
烧烤炉|Barbecue Oven
面火炉SALAMANDRA
烤箱|Oven
披萨炉|Pizza Oven
饭煲|Rice Cooker
香肠机|Hot dog
咖啡机|Coffee Machine
咖啡罉|Coffee Urns
鲜茶机|Coffee Machine
磨豆机|Coffee Grinder
压粉器|Coffee Tamper
奶油枪|Cream Whipper
净水器|Water Filtration
软水机|Water Softener
灭菌机|Sterilizer
切片机|Slicer
绞肉机|Mincer
锯骨机|Band Saw
灌肠机|Sausage Filler
蔬果处理机|Veg' Prep
手持搅拌机|Power mixers
食物切碎搅拌机|Cut Mixers
乳化搅拌机|Blixer
蔬果切块机|Cutting machine
真空包装机Packing machine
刀具消毒柜|Sterilizer
洗碗机|Dishwasher
洗杯机|Washing
配件|Accessories
新闻主题: 凭什么称发泡餐盒是绿色包装?
发表时间:  2010-09-30
    

  一、政策背景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市场,以其价格低、质量轻、耐压等特点受到青睐,并于1986年在中国铁路开始大量使用。然而,由于其使用量大、回收处理难、不能降解等原因,随意丢弃的发泡餐盒给我国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及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甚至有人戏称这是我国的第二条“白色长城”。为治理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问题,铁道部于1991年开始了治理对策的研究工作,并于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铁路站车的使用,而用可降解以及易回收的材料代替。
    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6号令颁布实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因环境污染严重而被列为落后产品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此后,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各地如北京、天津、哈尔滨、合肥、广州、大连等城市都相继颁布了禁令,要求限期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推广使用环保类型的产品。200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中一次性发泡餐具仍被列入淘汰类产品,并规定禁止投资、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也明确指出: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设备、材料和产品,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否则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的规定,没收违法设备、材料,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然而,就在国家如此三令五申出台政策法规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之际,一些协会与专家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北京聚集了多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共同召开“发布会”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名”。部分专家指出:“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发泡塑料餐盒,属于安全无毒无害产品,可以放心使用”,甚至提出了“我国现在广泛应用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应被认定为绿色产品”这样的论调。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对此发表评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我国淘汰了十余年的落后产品;是造成我国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更是危害消费者食品安全,摆在餐桌上的一颗“炸弹”。凭什么称发泡餐盒是绿色包装产品?!
    二、什么是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又称为无公害包装,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绿色包装要对人体健康无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的概念早已从农田延伸到我们的餐桌上;从食品的安全,延伸到包装的安全。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也明确将食品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添加剂等食品相关产品列入其中,这也标志着食品包装安全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其次,绿色包装要对生态环境无害。从环境友好与循环经济两个方面来看,绿色包装应采用易回收、易处置、易消纳的材料与设计方案生产,并符合我国的循环经济政策。早在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九条中就曾指出:“国家鼓励科研、生产单位研究、生产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可降解的薄膜覆盖物和商品包装物。”时隔四年,在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十九条中再次强调了“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优先选择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并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这并非仅仅是个巧合,而是为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三、发泡餐盒的问题
    1、食品安全的问题
    近来,关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的一篇专题报道。
    2010年8月10、11、1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连续三期播出了“洋垃圾变餐盒”的专题报道,揭露了广东省、江西省、安徽省等地区大量不法企业使用进口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生产国家命令淘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并销往全国各地这一行业内幕。报道称仅佛山市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每月就可加工800吨再生废塑料,加上其他一些企业,每月产量可达1200吨,而广东省80%的发泡餐盒生产企业在使用这种废塑料进行生产,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与大型企业。这1200吨的有毒餐盒,不仅在广东省地区大量销售、使用,而且被不法经销商销往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
    根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近年来对全国一次性餐具的调查数据显示:华东、华南地区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大部分售价竟然低于聚苯乙烯原料的成本价。通过明察暗访发现,这些企业正是添加,甚至是全部使用进口废塑料或回收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减震块等制成的再生料进行生产。有些产品为了掩盖废塑料的杂质,人为加入有毒有害的荧光增白剂以及有毒色母料,为了掩人耳目,一些企业的产品上还赫然印有“降解餐盒”字样,不仅产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且对消费者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早在1990年11月26日卫生部颁布实施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中就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然而,在该《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了近20年后,使用废料生产这一行业“潜规则”竟成为了发泡餐具生产企业皆知的秘密。用新料的竞争不过用废料的;生产正规产品的竞争不过生产淘汰产品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食品安全事故在我国屡见不鲜了。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指出:使用聚苯乙烯回收料生产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不仅回收料来源难以控制,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回收的聚苯乙烯更易产生游离的苯乙烯单体,造成急性或慢性苯乙烯中毒。
    另外,即使是使用聚苯乙烯新料生产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也并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装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未聚合的苯乙烯单体会伴随食物进入人体,导致人体中毒。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就曾表示:苯乙烯可从聚苯乙烯容器进入食品和饮料中,致使人体中毒。2009年10月,解放日报一篇题为《微波炉加热塑料餐具致中毒10余名员工被送医》的报道中也指出:某美容护肤中心的十余名员工,因用微波炉加热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吃饭不成反而吸入了散发出的苯乙烯气体,导致急性中毒。

     我们不禁要问:对于这样一种存在着巨大食品安全隐患的产品,凭什么称它是绿色包装?
    2、环境污染的问题
    (1)火灾隐患问题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须使用发泡剂。过去,不少企业使用氟利昂作为发泡剂进行生产,而氟利昂也是破坏地球臭氧层的“元凶”。近年来,虽然不少企业改用丁烷作为发泡剂,但是却引来了另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火灾。
    众所周知,丁烷是一种极易燃易爆的加工助剂,由丁烷发泡剂引发的火灾事故几乎年年发生,影响极坏。自丁烷发泡剂使用至今,几乎没有一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可以逃过火灾的洗礼。加之发泡餐具的生产企业大都管理混乱,生产原料、产品随意堆放在车间和厂区内,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无法控制火势的蔓延。因此,许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正是由于发生了毁灭性的火灾或致人员死亡而被迫关闭。据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上海某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就发生了严重火灾事故,至今仍未恢复生产。
    (2)回收、处置与消纳的问题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收难、处置难、环境消纳难,难于上青天。
    早在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和工商局就曾联合下发《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京环保法字[1997]170号),由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负责北京市一次性发泡塑制餐饮具的回收工作。随后,原国家环保总局连续下发了白色污染治理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印发<“白色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的通知》(环发[1997]527号)、《关于同意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治理“白色污染”试点城市的批复》(环发[1997]590号)等,开始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进行回收利用试点。然而通过试点证明,由于存在全国回收工作开展困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严重以及收费困难等问题,因此全国回收利用工作陷入困境。
    在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6号令颁布后,上海市于2000年4月在一些企业的“公关”下,制定了《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管理实行“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的临时政策。通过实施“三分钱”工程(即每只餐盒向生产者收取3分钱,用于补贴回收、运输和处理处置环节),治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
    政策实施初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自2008年8月份上海最大的发泡餐具生产企业上海上福着火并停止生产和缴纳会收费以来,由于资金筹措困难、交费企业市场得不到保证,大量外地非法一次性发泡餐盒冲击上海市场,市场占有率在六成以上,致使上海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体系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
    究其原因,首先来自于资金问题。回收资金是回收利用工作能否开展的基础,政府如不出资,让生产企业拿钱看似容易操作难。以上海为例,上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缴纳回收费用,产品价格高,卖不动;而其他地区的非法企业不缴纳回收费用,产品价格低廉,侵占上海市场。这也是造成上海市“三分钱”工程一度瘫痪的主要原因。另外回收费怎么出、怎么用以及谁来管等等问题必须客观面对,不能向有些人仅靠循环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最后不了了之。
    其次,是处理技术的问题。众所周知,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体积大、仓储运输费用高、含油多不易清洗、废水处理困难、二次污染十分严重。考虑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这种特性,美国环保局就曾指出:“这种材料可以对人类健康、野生动物、水生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另外,目前的市容建设要求很严格,对于回收站点的设立、运输系统的建立以及对发泡餐具进行清洗造粒产生的大量污水进行达标处理都需要很大的投资。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家这样的大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处理工厂,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有相当大的困难。
    对于一些专家提出的“中国应效仿日本的回收经验,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进行回收处理”这一论点,董金狮教授表示:日本在各种产品的回收处理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为什么日本能够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进行回收,而我国暂时还做不到这一点呢?这主要是由于国情所限。
    首先,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世界闻名的,上至八大菜系,下至日常三餐都免不了煎炒烹炸,因此食物中的含油量也很高。这些含油的食品在给我们带来味觉享受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餐具,尤其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清洗难度。反观日本饮食,较我国清淡许多,一些盛装生冷食品的餐具几乎没有污染,便于清洗。其次,我国一直以来就以“资源丰富、地大物博”自居,在饮食上也常常铺张浪费,吃不完的菜随着餐盒一起扔掉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再看日本,由于资源缺乏,反而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剩饭剩菜被当做不雅的行为。最后,当然还要谈到政策法规与公民素养。目前,日本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的法律,公民的分类回收意识强,不少公民在吃完饭后,都会将一次性餐具用纸巾擦拭干净后,丢放至分类垃圾桶中,避免了二次分类带来的麻烦。而在中国,循环经济政策与垃圾分类观念仅处于起步阶段,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与积极性并不高。

    因此,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在我国开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回收与处理工作,首先必须了解我国与他国国情间的差距。如果不从实际入手,采用生搬硬套的方法盲目开展回收工作。那么,一旦遇到问题,就会使回收工作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使国家的资金流入一些政府官员与行业专家的口袋中。
    最后,董金狮教授还指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不是可降解一次性餐具。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18006.1-2009)中对可降解一次性餐饮具做出了明确规定: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生物质的一次性餐饮具称为可降解一次性餐饮具。光降解餐饮具由于其降解过程难以控制,降解不完全等因素,已不属于可降解一次性餐饮具范畴。从而也就否定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加入降解母料后可降解”的说法。因此,可以说那些标注着“降解餐盒”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名副其实的“假降解”餐具。
    四、结语
    我国从1995年开始开展“治白”,今年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了。十五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多项政策与法律法规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然而,就在中央电视台与全国百余家媒体报道这一非法行业的生产内幕后,这个既不安全、又不环保的淘汰产品,竟然成为了一些行业专家口中的“绿色包装”。因此,我们不禁要质问这些“专家”,凭什么称发泡餐盒是“绿色包装”?难道我国的公民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捍卫自己的食品安全吗?

版权所有(C)2006 惠忠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086-020-86052986 传真:0086-020-86052986 Email:sales@icemaker.net.cn  gdhzjx@163.com 
技术支持:New SunLifer Enterprise Co.,Ltd.    闽ICP备09006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