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1898咖啡
馆成立,时隔两年,再来看咖啡馆
和创始人所奉为信条的精英圈子众筹,可能有太多东西已经与众筹的发展
大势相违背。
熟人咖啡
馆为代表的精英圈子众筹是怎么做的
1898咖啡馆
是最典型的精英圈子众筹理念的产物。2013年10月18日,依托北大校友创业
联合会平台,北大一百多位校友企业家、创业
者、投资人众筹成立了国内首家校友创业主题的咖啡馆,旨在通过连结学校、校友、社会、凝聚多方资源,打造校友创业之家。
经过两年的运作,1898咖啡馆获得诸如“孵化器”、“交易所”、“中国式众筹策源地”等诸多溢美之词。
精英圈子是北大杨勇等创始人认为最原始最有效的资本。因为这意味着将众筹成功的决定要素:资金与人脉。资金自是不用说,人脉则设想的很美好,即投资者、消费者
、推广者三合一。
这些资本的确带来了高大上的投资人,带来大额投资的高大上咖啡馆,成为了孵化器,这里有沙龙、有创业孵化,有各种商业模式产出,但这个众筹咖啡馆本身不赚钱。
熟人圈子众筹违背了众筹的本质
北大杨勇认为熟人圈子是解决互联网金融在发展
过程中信任缺失问题的良药。他的理由是,中国人契约意识较为淡薄,但是对熟人圈的信誉特别在乎,你再如何骗钱从来不敢在你的同学圈骗钱。熟人众筹利用的就是大家很在乎熟人圈的信誉,且熟人之间可以互相制约,不敢乱来。
北大杨勇代表了一批人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众筹这种需要靠契约和诚信为基础的投资活动,目前由于缺乏契约精神,很难依靠陌生人圈子去吸引投资注入资源,从而很难众筹成功,或者成功之后也很难有效经营
。而熟人圈子众筹尤其能够规避掉这种风险。
不可否认,熟人圈子众筹的确是走出了一种众筹的模式,但是依靠的是一种消极回避的方式。
从众筹的本质来看,众筹活动本身一个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于调动全社会的资本和资源去参与到投融资活动之中,来扶植小微企业的创新
创业。并且通过众筹活动的普及来培育社会契约精神和更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建立健全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
但熟人圈子众筹的思路和模式,不直面诚信和契约精神缺失的现实,而是退回到最初的起点,将自己的投融资活动局限到了更狭隘的范围内,没有充分承担起行业精英培育市场的责任就罢了,更重要的是这与众筹“筹众”的本质是一种极大的违背。
从现实来看,与众筹在国内蓬勃发展的态势不同,这种依靠熟人圈子开展的众筹活动市场实际上是在萎缩。随着盲筹等一系列新型众筹模式的出现,开辟出基于信任的新陌生人经济模式,这比圈子经济模式对市场产生更强大的震动和更深远的影响。反观熟人圈子众筹,众筹咖啡馆是典型的代表。基于熟人圈子,很容易导致只有民主没有集中的状况出现,对于咖啡馆经营
本身来说就是致命的。此外,而那些所谓高大上的咖啡馆,做孵化器的模式已经架空了咖啡馆的经营,但是这种模式很难在普通创业者之中复制起来。而且虽然一次性众筹到的资金充裕,还可以维持,但是很难说熟人众筹这种模式真正带来了众筹咖啡馆的成功。所以,目前经营难以为继者居多。
圈子众筹而且很可能成为伪股权众筹
而近期《指导意见》的出台,无疑让圈子众筹模式更是雪上加霜。政策规定,股权众筹属于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活动,股权众筹融资方应为小微企业,股权众筹融资必须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平台(互联网网站或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进行。证监会日前则进一步强调,目前有市场机构开展冠以股权众筹名义的活动,是通过互联网的私募股权融资行为,不属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股权众筹融资的范围。
监管层的态度基本已经明朗:股权众筹通过公开平台进行的,同时应该是小额、针对不特定对象的。目前有市场机构开展冠以股权众筹名义的活动,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例如大额、针对特定对象等,则属于私募股权融资行为,就将排除出股权众筹范畴,并且不能以众筹的名义运作。
那么所谓基于圈子的众筹行为,此外甚至还挑选圈子的众筹行为在具体政策公开后很可能将剔除出股权众筹行列,成为伪股权众筹概念。
精英属性是众筹的精神?
北大杨勇的众筹观念有着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他认为众筹成功除了熟人圈子之外,还需要高大上的股东配置。他强调:“要搭建牛炸天股东班底,一次要足花不完的钱,确保最坏情况发生时可Hold住局面。”同时,众筹开始一定要封闭在股东圈里玩,外人进不来,股东会觉得有价值、有面子。
但实际上,众筹本就不应该是精英来玩的小众行为。众筹诞生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政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而股权众筹融资更是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应发挥好服务
创新创业企业,这是社会各个阶层对于众筹的期待。同时,投资者来说,凡事应当充分了解股权众筹融资活动风险,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都可
以进行小额投资,这也是政策的导向。众筹家CEO杨勇认为,股权众筹这样的发展路径,是监管层发展股权众筹的初衷和目标,同时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呼唤,更是更多普通投资者在有了资本积累和风险意识之后的诉求。
时至今日,还将股权众筹封闭在高大上的精英人群之中,显然是逆时代潮流
的观念和运作方式。众筹家CEO杨勇表示,投资人精英的自我定位
以及自我膨胀的优越感,很难想像这群人能够真的去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投入更多关注目光;同时一个股权众筹项目
将眼光牢牢锁定在去搭建牛炸天的股东班底,追求所谓的面子和圈子人脉,自然会牵制太多本应该勇于产品
、项目
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的精力;此外,将众筹的融资方和投资人都定位
高大上的精英层,的确可能促成个别项目众筹成功,但是如何复制和推广到更多创业者之中,真正让所谓“屌丝”的普通人手中大量闲置资本与渴求资本和资源的融资人对接,恐怕精英模式的那套理论和做法
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些痛点。
笔者认为,按照精英主义的圈子众筹思路来做众筹,无疑是将本来致力于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的众筹门槛又一次抬高了。如果甚至以此让一次众筹成为一次沽名钓誉的买卖,就更让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