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行参访活动圆满结束,期间,Coco都可茶饮总经理林家振先生谈到了一些他的观点,快报今天摘取部分予以分享。
1
管理上我们违反管理层的人性
参访团成员问林家振先生:Coco管理这么好,有什么诀窍?
“我们的模式,别人学了可能都不会做。”林家振这样回答。
为什么?因为别人一旦了解Coco的管理模式,一定会觉得做起来太难!
很多企业之所以做不大,是由于很多管理方式符合管理阶层的人性,但违反员工的人性,顾客的人性——当身处你在决策层,你可能就会以利益为优先,很多事情的处置方式也会变得不同。
Coco都可正好相反,很多管理的方式是“违反管理者的人性,却能符合一般人的人性”,林家振说,他们的高层管理并不是一味的看报告,签字即可,所有的决策细节都会有相当多的人参与。管理层必须做到俯身贴近顾客和员工的需求。
就比如一家新开店的开店预估报告,如果不过关,一定会被打回去。如果开业后,营收状况与报告不符合,参与决策环节的负责人都将对此负责。
“我们做得最多的是‘顺势而为’,顺应市场的′势′,顺应顾客的‘势’,顺应员工的‘势’
,管理层变得像小白鼠一样去配合,因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我们的所谓的管理模式”,林家振说。
Coco目前全球门店超过2000家,其中大陆1400家,不少城市新开的门店的信息以及城市商业氛围,林家振都能立马说上来。不是他去过每一家店,而是每一家店也会及时将营业报告给他:每个地方顾客的偏好有了哪些改变,大众消费的趋势有了哪些动向,本地员工的想法有了哪些不同,大环境经济文化政策又有了哪些改变?
从高管到基层的员工,信息的不对称被打破。所有的决策都多了一份对市场的熟知和了解,从而少了一份风险。
2
都可茶饮没有所谓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 大市场一定争第一
“在大的市场,我们一定要争第一。”在林家振看来,Coco都可没有所谓的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划分,行政上的划分并不适合快饮行业,有了市场机会,他们就会去竞争。
Coco都可成立于1997年,2007年进入大陆,当时百家争鸣,他们只能算是新手。2009年,Coco所有的门店还只是200家,可是六年后,总店数迅速增加到2000多家,其中大陆市场1400多家,数目扩大了十倍。成长的原因既跟Coco之前12年的经验积累有关,也跟他们采取新的管理方式和吸收多样化的人才有关。
3
合作中 主动权一定掌握在自己手上
不同于一般的连锁加盟体系,Coco都可茶饮采取合资+直营的方式,总部占股55%,合作伙伴占股45%,在管理细节上,主动权一定在自己手中,合作伙伴则付出相应的资源开拓店面
,培训员工,为店面发展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持系统,这样的模式让双方都受益。
餐饮行业本来就是属于破碎型的产业,没有哪一家可以做到独当一面,正常而言,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基本上会分食掉市场50%的占有率,剩下的市场由其它公司去填补。
4
扁平化管理 总经理直接掌握每家店的情况
Coco注重扁平化的管理,总部设在台湾,又设立五大营运总部,控制下面一百多家分公司,一百多家公司再去管理两千家店面。外部管理层次清楚,内部又注重扁平化管理,将所有细节掌控起来,形成合力。
就中国大陆而言,他们将偌大的市场划分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部几个区域,成立大区域的分公司,然后是子公司,公司规模虽然越来越大,管理却更加扁平化了,从高管到基层的员工,层级的分布两只手就可以数得过来。
“我每天要处理200-300封电子邮件,每天要到凌晨才能入睡,早晨6点多起来又要继续处理电子邮件,所以今天我们在任何一个城市的门店所发生的事,有可能我都比我下面的主管负责人还要清楚!”林家振这样解释Coco的扁平化。
不管门店是在连云港
,还是在加拿大
,很多细节都会在营运报告中提到:大到各地的人口统计,来客数如何;小到各地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学校里有什么活动,或是各种特殊天气(旱灾、沙尘暴),任何的特别的节日作为活动,顾客的偏好有什么样的改变、每个地方薪酬的变化、商圈的变化、商铺新开或关门......总部的主管掌握所有的情况,坐下来分析决策将会更加直接和明确。
对于人才的培养,Coco都可制定了选、用、育、留的辅导方案,提供合作伙伴策略建议,总部并提供员工透明且畅通的升迁管道,与海内外各大城市的外派机会,协助各区吸纳优质人才。
coco, 人才, 加盟, 加盟体系, 发展, 台湾, 员工, 商圈, 培训, 店面, 开业, 开店, 快报, 文化, 方案, 独家, 直营, 策略, 管理, 细节, 节日, 茶, 茶饮, 薪酬, 连锁, 连锁加盟, 都可, 都可茶饮, 门店, 顾客,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