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辣道创始人李剑在黄协餐观团私享会上,分享了用“三化”构筑竞争壁垒的心得,以及餐企阶段性发展的“种地”理念。
新辣道创始人李剑
3个维度构建你的竞争壁垒
差异化
一瓶矿泉水在每一个小卖店都可以买到,餐厅就不会只卖矿泉水,因为它没有差异化。这样的产品一定会陷入红海市场的竞争,而消费者不会为没有差异化的产品付额外的溢价。
做出差异化,独到的工艺或很好的厨师就能完成。但差异化的另外一面往往是复杂。如果产品差异化很强,但不简单,就不太适合开多家店。因为这时的控制点特别多,也可能其差异化本身一复制就消失了。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仍想保持差异化,就会发现管理的边际成本非常高。
简单化
品牌如果想要做大,就必须考虑自己的产品是不是既差异化又简单化。只有在简单化的情况下,才能有机会标准化。
有些产品够简单,但差异化不够,往往竞争激烈,比如成都小吃。一碗普通的面条,生意没问题,但一般卖得比较廉价,由于它既简单又无差异,所以很难做大。
标准化
有了标准,才能保持出品的稳定性。
没有标准,就无法保证稳定
保持产品稳定性的源头在于产品的标准化和简单化。如果源头未达到,产品的稳定性寄托于人,或者寄托于多个控制点,你必须因此付出极高的管理成本。
食品工厂做出的东西是大量复制的量化产品,但不太好吃;依靠烹饪技术做出的东西好吃,却很难标准化。所以,将此二者结合起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亦可能是是推动未来中国餐饮
业的关键。
现在很多上游搞食品的企业往下游做,很多原来做餐饮的往上游做,就是这个道理。
一套标准需要被一套体系控制着去执行,这套体系本身也是标准之一。
比如标准的修订:
原本切个豆腐丝的标准是3厘米,有一天技术部说5厘米的好吃,如何保证一两百个店把3厘米的豆腐丝改成5厘米?这就需要标准化的体系去实现。
工业上有很成熟的逻辑和经验,餐饮业在这个问题上是偏落后的,完全可以向一些好的食品工业企业学习,尤其是一些日本企业,对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没有一套体系来保证标准,标准就容易被束之高阁。
做餐企VS种地
不同阶段的竞争点不同
举个种地的例子:
你原来有两亩地,用的工具就是镰刀,只需要雇一个农民用镰刀割麦子就够了。这个镰刀就是你的标准化工具,这个人就是你员工的水准,这一亩地就是你企业的规模。
如果这时候你非得玩洋的,说我得弄个手扶拖拉机回来,一踩油门一亩地已经割完了,用镰刀的那个工人根本搞不了这个。
在企业扩张过程中,为了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生产工具、团队、规模三者的辩证关系要不断把握,阶段性地按照发展需求去匹配。
水能载舟的前提是,水的深度和船相匹配
匹配过慢一定影响经营,麦子会割得很少,地种不了太多。过快则极大地浪费自己的成本,甚至会有负面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死在高举高打引进五百强企业的领导人。
保证基础逻辑是简单化、标准化、差异化的产品,快速构建标准化规则,则需要好好思索阶段性的建设,维持体系能力或经营管理能力,才能配合企业规模不管扩张发展。
仍以种地为例:
1亩地时,一个人一把镰刀就能干活;10亩地就得换个拖拉机,配个拖拉机高手或把自己的员工培养好;到了100亩地,就得有联合收割机,直升飞机播种,以及专业驾驶员。
这就好比餐饮企业不同阶段的竞争点不同:两三个店只要做抓人的产品;到了十多个店,拼营运能力,品质是不是跟得上,创业的这帮哥们是不是还跟着你;一二十个店之后想快速扩张,比的就是开发能力,如何把握扩张的标准;有了四五十个店,开发模型比较完善了,又拼品牌传播能力;过了一百多个店,竞争就在供应链上了。
作者:王建萍
产品, 创业, 发展, 员工, 品牌, 工具, 差异化, 成本, 日本, 标准, 标准化, 消费者, 管理, 经营, 都可, 餐厅, 餐饮
版权声明: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会尽快回复并处理。
|